在汽车质量的环节上,很多注意力多集中在它的有形安全的时候,往往汽车自身的无形安全,也就成了更需关注的问题。在最近国际生态中心公布的汽车内饰毒性报告中,已经说明了汽车安全不仅是在于动态情况下的问题、更多的也应从它的自身环境来体现。其实,早在很久前,国内围绕着汽车有毒空气的讨论,一直是人们顾虑的问题之一。只是由于它多以个案形式表现出来,虽然有的都已闹上法庭,但就是由于涉及面相对很小,没有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谁都清楚,汽车的内部空间,容易使消费者将其视为家一般的空间进行依赖。如果不能很好的保障其内部空间的安全,久而久之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是很显然的。有毒的空气挥发往往是以“溴”、“氯”、“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所致。在消费者个人无法自身检测的危害情况下,这些致命的隐形杀手会无形中产生包括,过敏、呼吸困难、损害肝脏以及更可能导致癌症等问题!而这一切,恰恰都掌握在生产企业技术与道德、技术与诚信的结合上!所以,在我们不得不反过头来,重新评估汽车安全对消费层的影响的时候,汽车自身的环保问题,也理应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根本。这次被国际生态中心“报告”所公开的车辆之中,无论是表现好的,还是表现差的,都与国内制造的车型有不小的关联。从好的不到两成、差的超过了六成的成型上看,已经说明了国内汽车自身环保安全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