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是,组成这“四斤粉”的大都是化学合成物,其中的相当部分物质被认为对人体有益,而另一些则属性尚不明确,还有少量物质被认为必须将用量控制在临界点以下。科学家将为我们逐渐揭开美丽背后的秘密。
起因 美丽需要添加剂
理查德·本斯(Richard Bens)是一名生物化学家,他将自己的研究定在了时髦之物———化妆品上。3年的研究工作中,本斯将眼光盯在了各类化妆品及日常清洁用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上。
研究结果发现,欧洲女性每年将平均吸收约2.3千克化学物质。与此同时,《化妆品》杂志也于近日公布一项与之相似的研究结论,该杂志认为,欧洲女性每年从化妆品中吸收的化学物质平均达1.98千克。
本斯表示,女性在使用化妆品时,化学物质经皮肤进入体内,就会被人体吸收,相比之下,直接食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小,“如果口红被直接吃掉,其中的化学成分会被唾液和胃液中的酶分解。但抹在嘴上以后,化学物质就会透过皮肤被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此外,本斯还指出,某些癌症的出现可能与某类化妆品的大量使用有关,一些化妆品还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甚至加速老化。
为了验证皮肤是否吸收了化妆品的功效成分,研究人员通常会做一个试验。试验中,研究人员会在化妆品中添加荧光标记,然后涂抹在被测试者的皮肤上,再通过仪器进行探测,就可以得知这种荧光标记进入了皮肤的哪一层。不过,尽管有试验能证明皮肤吸收到了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然而对于究竟吸收了多少,中国的研究人员却还是无法给出答案。
不“美丽”的重金属
化妆品的历史与天然动植物资源不可分。这也就是化妆品的第一代。彼时的人们会知道用天然的动植物油脂对皮肤做单纯的物理防护。据说,古埃及人4000多年前就已在宗教仪式上、皇朝贵族个人的护肤和美容上使用了动植物油脂、矿物油和植物花朵。
然而,化妆不会仅仅是件自然天成的事。即使在人类还无法正确了解化学物质时,化妆品便已经与这些化学物质为伍了。至迟到商代,古代中国人就发现了铅的化合物有增白的效果。于是,“铅华”成为古代化妆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化妆的代名词。
不过,作为一种重金属,铅对人体的损害也很快就显现出来。到唐代,中国人发现了“铅华”的副作用。由于长期使用铅粉化妆,造成妇女铅中毒,脸色发黑。于是,米粉的地位得到提高,花式和品种有了发展。
在西方,情况也是如此。铅的氧化物具有一定遮盖作用,因此被大量使用到化妆品中。到今天,在一些化妆品中还可以找到微量的铅。“这主要还是因为铅的美白效果非常明显。”
事实上,除了铅还有汞、砷等重金属,都能增强化妆品的祛斑及美白效果。比如,汞化合物就可以抑止黑色素的形成。不过,重金属虽然是美丽的“天使”,同时也是美丽的“恶魔”。
研究人员早已知道,如果化妆品中汞、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准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汞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等症状。而铅则会导致神经衰弱加重,影响消化系统。砷能引起皮肤色素沉着,也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卫生部2002年出台了《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砷、汞、铅的限量分别为10mg/kg、1mg/ kg、40mg/kg。不过,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程师罗毅指出,对化妆品产品的监测可能会忽略原料中所含重金属的成分,因此其中的含量往往不会计算在内。由此,也便引发了一些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当然,一些美容厂家为了追求美容效果,刻意加大铅、汞等重金属含量的事情还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