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硫腙络合比色法
广泛应用于测试其它方法的准确性。样品为10ml血、25ml尿或组织颗粒等等,通过酸氧化而灰化以去除有机物。灰化之后,式样再重新溶解于酸化水中。随后将PH调整到9—10,再加氰化物以除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最后样品与双硫腙作用生成双硫腙铅——红色络合物。此络合物被氯仿萃取,并用分光光度法于波长510nm处测量。
2、原子吸收光谱法(ASS)
样品的前处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样品的消化或处理目的是使铅从样品基体中分离出来;(2)铅离子被吸入火焰或经电热作用而还原成原子态;(3)以铅的特征共振频率283.3nm下的光吸收来进行分光光度定量。常用铅吸收峰的高度或峰面积来计算铅浓度。
[1]经典的ASS法有与双硫腙比色法类似的用酸氧化灰化过程。在样品处理后,离子铅溶液被吸入空气—乙炔火焰,在这里,铅离子被还原成原子状态,通过测定铅在283.3nm下的吸收光来定量。
[2]微量血火焰ASS法最近已广泛应用于血铅分析。在Delves杯法中,取10ul指血加到装有用来不完全氧化样品的过氧化氢的特殊镍杯中。在样品预处理后,杯被插入ASS火焰上测定铅。
[3]电热的ASS法,又叫石墨炉和碳棒技术。电热ASS法程序是将石墨管或炭棒放置在ASS光轴上,这个管用氮和与大气隔开,在注入样品后,用电阻把石墨或碳棒连续加热达100℃干燥温度,400℃的灰化温度,然后升到2000--2500℃原子化温度(这是还原反应),这时光路中形成一个高浓度的Pb,这些原子通过扩散而迅速逸散。仪器输出铅在280.2和283.3nm吸收率的信号(一种在几秒钟之间的瞬息信号),同时以此用于定量。
3、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中,血样或尿样中的铅离子,首先被加有负电位的工作汞还原成元素铅,还原的铅则沉淀在汞电极上。Pb2++2e→Pb0(沉淀在汞电极上),在预选时间以后,工作电极电位更加向正值移动,因此,引起来自汞电极的铅再氧化,氧化引起正电流,此电流强度与铅的浓度成正比并被测量。
Pb0(从汞电极)→Pb2++2e
ASV技术已成为一种可靠的和重现性好的用于微量血样的方法。环境科学协会(ESA)设计使用一种高效的汞-石墨复合电极,这种电极被ESA装在铅的半自动分析仪器中,来测定在汞-石墨电极上溶出铅时一个特定的电压“窗口”产生的电流,这时的电流变化被绘在记录仪,由此获得正确的值。通常用铅峰的峰面积来计算浓度,而峰高同样是可以应用的。
血ASV法作为常规分析已用于儿童铅接触、职业性工人铅接触以及铅中毒人群治疗期间生物样品的监测和研究中。
此外,还有几种用于测定样品或骨骼中铅的非常规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电子微型探针、X射线荧光技术、中子活化分析和质谱分析等。所有这些方都需要用昂贵的仪器和高水平的分析人员。